【PACC非遗传承】针线上绣出的斑斓文化|青海刺绣研修班结业典礼暨成果展览圆满召开!
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青海刺绣研修班)”于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南院中庭举行了结业典礼暨成果汇报展。此次成果展览汇聚了30位来自青海省的刺绣技艺传承人研修培训的创新作品。
出席嘉宾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副厅长吕霞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人事处处长张占明
青海省非遗保护中心、领队王建军
上海大学统战部部长曹为民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丁蓓莉
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跨文化设计教学负责人Eric Mazodier
上海大学各党派负责人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民主党派代表
设计师代表何然、王奕蓉、张姚真、陈翊慈
青海刺绣研修班全体学员及工作人员
结业典礼精彩纷呈
学员们欢迎嘉宾们的到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与设计师、传承人交流沟通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副厅长吕霞与传承人交流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教授与传承人交流
吕霞厅长与学员们亲切交流,慰问了具体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员们展示了自己创作的作品,并分享了对手艺和文化的热爱,以及一个月研培学习的满满收获。
结业典礼
结业典礼由青海刺绣研修班学员卓玛康珠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主持。康珠表示,青海这方土地上培养出了能歌善舞的高原儿女,不同的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多民族的表演展示向我们传达了青海以及上海之间的文化友谊。学员们的精彩表演为结业展拉开了精彩的帷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发言说,看到学员们面带微笑就能够感受到大家在上海的这一个月时光过得很好,看到青海绣娘们来到上海学习,并做出这么多的精彩作品,让我很震撼,这也说明研培学习是有卓有成效的。希望大家能把这一个月的所学所思带回青海,让非遗传承之路越走越好!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吕霞厅长致辞,在国家推动扶贫和乡村振兴,以及振兴传统工艺的背景下,推动青海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使之适应时代需求,并进入当代生活是我们的共同的愿望。近年来通过非遗研修班和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上海和青海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上大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深厚渊博的学术背景、坦诚热情的工作氛围,给予学员的帮助不仅是学业和技艺上的,更是理念和价值观层面的,受教一生,恩惠一世。刺绣班取得的成果可喜可贺,我相信这个班会为青海刺绣搭建更多的平台,培养更多的领头人,带动刺绣产业发展。最后,再次表达我深深的谢意,也祝绣娘们更进一步,听到你们更多的创新创业的好消息!
青海刺绣研修班学员兼班长陈玉秀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说到:在一个月的研修学习中,上大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拓展活动以及生动的教学演示,通过与各行各业的老师、设计师的沟通,让我们深深得意识到传统刺绣的发展需要创新,在保持本民族特点的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跟紧时代发展,丰富刺绣表现形式,努力寻找一条合适的发展路线。接下来,我们将怀揣着满满的知识与理想回到我们的青海高原,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将所学传授给他人,为青海刺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丁蓓莉老师作为此次研修班的教师代表进行了发言,大家在课堂上的认真,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求让我深受感动,我能够看到大家对于自身手艺的热爱与追求,我希望大家能够保持这份赤诚之心,勇敢向前!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对此次结业成果汇报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在开拓眼界中,获取民族对传统文化的鼓舞,如何创作具有高艺术品质的生活用品来融入生活?如何把技艺转移当下生活、走进当下生活?一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而这个班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不断地继续探索前行,而我们的学员们需要记住的是,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对自己有信心,做文化的守护者,当下创新的主人,接下来希望你们用时间、成果来回报国家!
我们结业啦!
佳作荟萃
传承人杨秀花/金顺安、金玉霞、李湘娟、王兴梅、王青品、李英芳 作品《桃李满天下》风衣(后)《牡丹情》堆绣手提包(中)《照妖镜》盘绣镜子《青涩》香包(前)
传承人朱二奴、王录莲X设计师李依蔓
作品《生命之花》大衣
传承人毛根兄、安金萍X设计师张芷若
作品《裂》剁绣手包
传承人卓玛康珠、李英芳、王兴环、王兴梅、段文英、拉毛卓么作品《苍翠年华》V领礼服
传承人党占红X设计师王奕蓉
作品《缘》系列饰品
作品《羽栖山涧》手提包、服装
传承人卓玛康珠、拉毛卓么X设计师杨明明
作品《红色激情》女士服装
传承人韩艾下姑作品《玉兰香》围巾
传承人卓玛康珠、拉毛卓么、李香娟、胡兰索卡、王海芬、新春兰作品《藏魅》连衣裤
传承人胡兰索卡、马九月花、王兴梅、段文英、王新环、白生秀、白生莲、王玉兰、马九月花、胡兰索卡 作品《希望》女士服装(左)《天空》男士服装(右)
传承人周玉兰作品《俏夕阳》挑绣上衣
传承人韩乙米娜、韩艾下姑、马乙米娜、王兴环、王兴梅、段文英作品《珍爱一生》男士长袍
传承人李英芳、白生秀X设计师李依蔓
作品《三清福》河湟刺绣女包(前)《如意算盘》盘绣包(后)
传承人白生秀、白生莲X设计师李依蔓作品《如意算盘》盘绣包
传承人朱二奴、聂小芳、辛春兰、王海芬X设计师王奕蓉、陈栩慈作品《海之蓝》茶席
传承人金玉霞X设计师孙一平作品《东方明珠》堆绣项链
传承人安金萍、聂小芳、朱二奴、王录莲、辛春兰X设计师张媱真作品《九朵蒲公英》围巾
传承人胡兰索卡、马九月花作品《土家姐妹》手包
传承人祁喜春作品《高原蓝》桌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问题与对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讲座
当天上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研究员,为青海刺绣研修班学员们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的专题讲座。
聘任马盛德教授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马盛德教授从国家政策、非遗生态、地域合作等方面,向学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如何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有效进行非遗向公众的传播和服务的途径。此外从非遗的概念和意义出发,针对不同民族文化特征进行了详实的案例分析。
青海刺绣研修班学员座谈会
此次座谈会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副厅长吕霞,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人事处处长张占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丁蓓莉,青海刺绣研修班全体学员及工作人员,设计师代表、媒体代表一同出席。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希望听到大家更多好的建议与设想,谈一谈感受以及今后合作发展的方向。马盛德先生如今作为上美讲堂的客座教授会与院校建立起长期合作,我们的结业典礼只是一个开始,怎样持续合作、交流、发展,通过上海平台宣传青海刺绣并找到合适渠道流向市场,是我们共同讨论地话题。
河湟刺绣技艺传承人朱二奴
感谢非遗司、上大师生以及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帮助支持,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我的理念有了很大地转变,在与秦旭设计师的合作中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意识让大家了解青海刺绣、喜欢青海刺绣。
大通挑绣技艺传承人祁喜春
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也在努力接触从未学过的东西,比如白描和绘画。在跟设计师交流后,我发现运用青海刺绣其中一点元素跨界创新可以创作出新的作品。我会把学院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带动大家一起发展。
西宁刺绣技艺传承人陈玉秀
我们比起四大名绣或许不如它们有名气,但是青海刺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像盘绣就有着鲜明的特点,我们要把自己独有的东西融入生活,多呼吁多宣传,发展我们的长处。我们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像堆绣和剁绣在青海的市场不好,但是在老师、设计师们的帮助下,作品有了质的跨越,所以也想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学院老师和设计师的指导,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设计,若是有机会能请他们去青海当地的培训班作指导是最好不过了。
堆绣技艺传承人党占红
感谢领导们的厚爱,鼓励和支持,在学习期间收获很大 ,通过学习打开了思路,开拓了眼界,这次结业作品《缘》系列饰品,有很大的转变和创新,从我以往只是墙上作品到蓝染布料和堆绣的结合,作品更贴切生活化 ,时尚化。我们会继续努力。感谢政府搭建这么好的平台,期望青海堆绣能有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藏绣技艺传承人卓玛康珠
向此次研修班的组织部门表示感恩,向给予我们知识的授课老师和每天照顾学员的班导师、助教研究生的努力工作表示感谢,课堂学习让我们明白从自己本民族本地区丰富的地域文化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体现民族独特风格和优秀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打造出强大的文化产业,非遗传统与设计衍生的结合,在非遗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当对其所具备文化价值深入挖掘,我们手艺人要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传承的技艺绽放出新时代的生命力。这次和设计师杨明明老师作品是我们的一小步,今后会继续与设计师合作推出福禄寿、天珠等系列,试着把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互通的地方通过设计结合在一起。也会根据老师的指导做出更优秀的作品。
撒拉族刺绣技艺传承人马艾米娜
因宗教、家教等原因不能外出,参加本次研修班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从前撒拉刺绣多半用于墙饰,这次作品尝试把撒拉刺绣运用到服饰上。希望以后在青海当地建立起撒拉族刺绣班,给撒拉绣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肩负起撒拉族女性转型的责任。
河湟刺绣传承人安金萍
在接下来的作品会尝试把刺绣生活化,运用到饰品、包具上,而不仅仅是绣品。
平绣技艺传承人杨秀花
我的作品里有一颗爱心,是老师们的爱心,我把它绣在上面,愿桃李满天下。
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人事处处长张占明
我在你们的作品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后续会在人事交流上搭建平台,请设计师和老师们做针对性的指导,完成系列和产品的打造,并在国内外推广,把非遗的辐射面扩大,共同搭建青海文化的未来发展。
设计师张姚真
PACC就像一个超级实验室,不同的文化和手艺碰撞出新的东西,我在这儿学习到了把当代文化与手工艺融入生活的态度。在工业社会中,把心沉淀下来做手艺让人敬佩,感谢学员们为我带来的文化碰撞,以后我会吸收更多养分来做创作。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马盛德讲到,我在大家的作品中感受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艳而不俗,独树一帜,展示了创造力和文化底蕴。研培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们要培养作品多样性、时尚型、民族性的氛围,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它,并且相信非遗的生命力,呵护它、坚守它。最后感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以及青海省文化厅,祝大家越来越好!
最后,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做出总结发言,大家走到一起是缘分,短短时间让我们建立起了信任与交流的桥梁,期待将来的回访能看到你们更优秀的作品。再次感谢青海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感谢马教授的精彩讲座,感谢诸位!
民族主题战略论坛
上海美院各级领导与非遗班师生就“以民族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战略方针探讨,其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在会上讲到:美院的精神纲领应当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基础,积极发展推动各层基础政策方针,同时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方面应当进行战略性思考,怎样以积极主动的思维理念协助传承人传承民族文化,同时又在其基础上跨界创新,给予非遗的当代化发展一定的助力。
上海大学上海美院副院长金江波就“非遗传承与生活美学”进行了简单的解说汇报,他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组成,是人类生活智慧的集体体现,更是人类创造力体现的载体。千年文明古国,孕育出璀璨辉煌的华夏文化,广袤的土地上不乏能工巧匠,然而“非遗”之所以“遗”,就是因为非遗项目不能活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劳作与生产方式陈旧、传承人主体性地位缺失等等问题的存在,故而,我们做的就是努力通过非遗研培计划实现非遗技艺的创作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说,非遗传承人也是民间艺术家,我们希望通过以“非遗传承人+设计师=非遗融合跨界”的创新模式来实现“传统工艺+现代设计=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目标。
青海刺绣研修班学员王建军,康珠卓玛,王新环,韩艾下姑也参与了论坛。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藏族人,我的父母是几乎不会说一句完整的汉语句子的牧民,我今天可以做在这里和一流大学的教授们交流、听你们的课,归根结底要感谢我的祖国,我们的党,正因为有了我们这么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并出台系列的惠民政策,我们才可以走出大山,走出草原,可以把我们的民族文化推广出去,接受正规系统的学习并和许多优秀设计师合作,坚定了自己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艺人在经过这次的培训后,回到家乡多创作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延续非遗传承的同时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念传播到草原深处,让雪域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设计师的设计,走向更大的舞台!
——藏族学员卓玛康珠校各党派负责人对于美院的战略发展部署以及前进发展的新型道路表达了高度的赞扬,同时对非遗研培发展的未来表示期待。
巧手织锦绣出多彩民俗,大美青海刺绣!
监 制:章莉莉
责任编辑:逄继青
图文排版:张夏梦
摄 影:牛涛涛、刘寰宇
文字采编:汪 溪、虞婧逸
相关报道:
【PACC非遗传承】金风硕果九月天 | 青海刺绣研修班开班啦!
【非遗传承|学员风采】青海不只有青海湖,还有多才多艺的绣娘
敬请关注公共艺术创意生活微信公众号,了解PACC最新资讯!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
PACC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一个以学科知识服务社会,推进社会进步和探索创新教育机制的项目执行机构。围绕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资源,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人才,主要服务于现代公共艺术方向、非遗手工艺方向和城市会展业方向,致力于推动社会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